珍珠奶茶的前世

總編輯在2019年驚覺多少年過去,香港的閱讀教育依舊沒有更新。
她再次想打破框框,放棄別人眼中大專老師這份光鮮亮麗的高薪優差,跑到充滿鐵鏽、唧車與汗水的工廈穿插,落手落腳召兵、策劃、撰稿、當跑腿、走在新蒲崗舊區添購便宜辦公用品。
在師奶大叔的人羣中無人識身旁走過一位學者、詩人,只為辦一份旨在「用文學服侍世代」的
《珍珠奶茶》雜誌。她希望《珍珠奶茶》的存在,能給作家發表的空間,
給從未染上「讀」癮的讀者有一刻享受閱讀的美好時光。《珍珠奶茶》雖只出版了13期,每期向全港中學派發。
在香港艱難的時刻,為香港少年帶來喜閱和盼望。在紛亂的歲月裏,有人曾經記得讀過一本很奇怪的文學雜誌,名為《珍珠奶茶》。

/

美筠老師:

被關閉的標本,不會移動,只供憑弔,我們不能再親手觸摸牠,像人類的歷史和情感記憶,只能隔着時代這玻璃櫃憑弔。在情感剝離的世代,我們拒絕麻木與遺忘……反正,所有書寫一經出版,也像標本,或者活化石,等待有心人發掘才產生足夠的正視,才證明它曾珍貴地存在過。

/

Elaine:

新蒲崗不同味道的水模糊了我的記憶,他日地盤外揮濺的或許只有自以為用低價購入樓宇單位而激動流下的淚水 ,從此無人再談起寮屋和過去,而我想記得更多。容我在這個紅雨的晚上,在窗邊,在寫下這篇從此以後,我不用再頭痕的〈頭痕記〉之際:從大有街的街頭緩緩踱步到街尾,用力記下這過去屬於也斯,此刻屬於我的〈新蒲崗的雨天〉:

是關門的時候

離去時熄去一盞燈

便多一份雨的寒冷……

我們最後一次

在紙堆間拆一些信

希望拆出一首詩

一朵花

一聲招呼

在這個濕漉漉的雨天

在這很晚很晚

人們都離去了的時候


/

Alois:

有許多編輯囈語在紙上橫加直插,其實就是想讓讀者看看這雜誌的地盤竣工前如何在施工,以及試圖擴闊或聚焦一下各位的閱讀思路。不過許多時有些空間是高調地被修改的,就像我們經常論述的;而順着圍板走還是另闢新路,意義如何,這是閱讀帶來的自由。

讀癮團的過去:Reader仔的未來